人際占星學的家族傳承 之二 量子科學占星 / 彭定軒
某人這種心理模式,可能源自於母親在懷孕時,經歷到無人關心自己,無人照顧生活的孤立感,凡事都要獨自打理,在家庭家族的親情關懷上,有著欠缺和不足之處。
這種情形使得母親在懷孕時,為了填補情感的空虛匱乏,以奢侈花費或縱情飲食的行為,過度在物質上滿足自己的需求。在胎兒出生後也只以提供食物,來滿足小孩在生理及情感上的不同需求,以物質供給來替代情感關懷,並掩飾自己在情感表達上的無力感。
緬因州上空的日柱
當某人成長之後,便習慣以金錢交換和物質供給,和外界建立人際往來的互動關係,但也容易在金錢上太過敏感,處處和他人產生價值觀的不合,因而情感不睦甚至情感破裂。
因此在某人的心理模式中,已被設定了一種「情感等於金錢」的程式,所以在他的人際關係中,一旦有人和自己的金錢價值觀不同,就「等於」彼此的情感不合。
雖然在小我意識的理性層面,我們都不「想要」重覆這種制約行為,所帶來的情緒困擾和生命磨難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無論是先天形成,還是後天塑造,這些潛意識中根深蒂固的模式,在生命中成為一股巨大的吸引力,讓我們不斷重蹈覆轍。
現代占星學透過對星盤的分析解讀,讓我們瞭解埋藏在潛意識中的動態模式,當個人產生超越性的覺察時,在面對一再重覆的模式時,便能有調整改善的著力點,而不總是被這些預設的程式所左右。
當這些反應程式像是電腦病毒般,總是在破壞我們的人際介面,不停為我們帶來生命的困擾時,小我意識雖然無力改寫靈性大我預設的生命程式,但卻有能力做好自我的系統優化,強化小我生命的運作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