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 問世間, 錢 為何物? 」之三 量子科學占星 / 彭定軒
解讀個人財富密碼
從二十世紀後半興起的新時代觀點來看,個人擁有的金錢物質財富,其實是一種能量形式的 「 具體化呈現 」 。簡而言之,必需先在心念中,創造出 「 抽象的金錢能量 」 ,才能將之具體化為 「 現實 」 的金錢物質。如果個人、家庭乃至社會國家,陷入極端的財務狀況中,無論是富裕或是貧窮,通常代表集體能量的失衡狀態。
如果單純以金錢物質等實際財富擁有的多寡,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富足,未免過於狹隘,但因個人的內在財富,無法客觀標準化,譬如知識、經驗、技能、智慧、想像力等,是難以衡量和比較的。
因此一個人是否擁有富足的人生,無法完全以「身外之物」來定義,也可以說,其實每個人都時常處於「身心富足」的狀態,只是能量的 「 內存外顯 」 ,時有變化調整,產生比例上的不同 。
既然如此,為何許多人都還為了生存的富足與匱乏之間,時時感到焦慮不安,甚至恐懼擔憂呢?基本上這是生物必然的本能,小我意識為了生存的安全感需求,必須時刻保持自我防衛的警戒心,否則就會失去存在的獨立感,而會 「 自我解消 」 於物質世界中,使得肉身不復存活。
人類的本能就像地球其他動植物,為了因應四季變遷,必需儲備糧食過冬,只是人類文明和生活方式的複雜性,除了季節性之外,還有太多不可預料的變數,譬如各種疾病、交通或工傷意外,因此需要加以儲備的資源,及自我強化的能力,相較其他生物也更加多元繁複。
金錢,在歷史演化下,必然成為人類安全感及存在感的 「 最佳證明物 」 ,因此我們見到各種賺取金錢或屯積資源的行為,從擔負家庭子女的生活教育費,成日打拼的上班族;為了早日存下第一筒買房金或創業金,投入職場奮戰的小資男女;乃至因颱風來襲搶購食糧的家庭主婦等,此等為了基本生存的安全保障和存續性,努力謀生的人們。
其他在新市場開疆拓土的貿易商,為了團隊績效及研究發明不眠不休的科技人,不斷擴展商業帝國的實業家等身上,我們見到為了個人獨特成就,而勞心工作的人們,由此可見,大多數人都企圖以金錢和物質生產的成就,證明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