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占星彭定軒/2014年版
希臘哲學家柏拉圖:「愛是哲學、感官、生命的原動力,人生的目的,即在用愛完成真善美的追求。」不管處於何種社會,人類對愛的欲求,都引導了個人及社會的發展,可見愛的力量之偉大。
比柏拉圖更早的哲學家恩培多利斯認為:萬物因「愛」而結合,因「恨」而分離,世界萬物靠著愛,緊緊地吸附,宇宙依愛的定律運行,萬物相吸、相合、相對也相容,愛讓世界運轉。人類因有異於其他生物的「愛」,發展出高度社會化的文明,現代人愛與被愛的欲望,更加牢不可破。
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,人類的需求有五到七個階段,最迫切的是生理需求,在饑渴交加時,人類完全無法有效思考,但得到足夠的飲水與食物後,生理的渴求便自腦海淡出,其他攸關生存福祉的需求隨之而起。
但是,人類身為萬物之靈,在於不能光靠物質生存,一個人在「吃喝拉撒睡」等生理需求,以及較高層的安全感及社會歸屬,都獲得初步滿足後,生而為人的潛能,就會逐漸浮出,採取各種以「愛」為動力的行為表現,建立更高的個人發展與社會文明。
人們常以「化學反應」,來形容兩人間爆發激情,相互被吸引的情形,根據神經醫學研究,這不只是種比喻表達,而是一種事實,不管人類心理有何浪漫感覺,亦或腦中產生什麼綺思暇想,身體都有一套相對應的化學機制。
人類一旦遇到喜歡的對象,體內分布萬千的生物化學通道,開始受到刺激,傳遞化學物質,讓我們以各種形式感受到愛,從瘋狂陷入激情,纏綿悱測的愛戀,直到老夫老妻的舒適熟悉感。
大腦科學家認為人類的愛情,至少有三個階段,各自產生不同的化學「雞尾酒」,影響人類的情緒和行為。
第一是「情慾」階段,睪固酮、腎上腺及雌激素等急速分泌,「性」荷爾蒙主導一切,讓人感覺愉悅的胺多芬則緊追在後。人類對性的強烈需求是生物演化的方式,稱為「性擇」,目的是刺激個別物種維持群體的總數。原本理想狀況,是雌雄兩性建立固定的伴侶關係,維持長久時間,完成父母養育責任,建立家庭社會的組織層級。
但人類並非專情的動物,特別是雄性具有雜交的傾向,生物的原始本能驅使尋找更多更新的伴侶,同時和多位對象維持性關係,繁衍多元基因混合的後代。因此人類經常無法永久維持良好的家庭運作,在生物追逐及爭奪交配對象的本能下,形成人類倫理的愛情不忠及婚姻外遇等,演出愛恨情仇的極致,造成千奇百怪的情感紛爭及社會問題。
占星學的解釋為,第一階段對應於火星,代表人類在生存及繁衍的本能下,被激發的動物競爭性,一旦「精蟲衝腦」(其實是男女皆有的性激素),就會不顧一切,為追求性快感,快速滿足生理需求,採取買春、援交、一夜情等行為。
如果關係中加入份量不等的金星後,則會演變為一時的男女激情,但鬥爭及性交的本質依舊,此階段會呈現許多衝動、暴力、非理性的行為,常以頻繁的性活動,無所顧忌吃喝玩樂,冒險犯難嘗試新奇,動輒大吵大鬧,乃至大打出手,宣洩過度分泌的荷爾蒙,所謂「飲食男女」是也。